好的,耶稣治疗妇女在圣经中有多处记载,这些故事展现了祂对当时社会边缘群体的特别关怀和权能。以下是几个最著名和关键的例子:


  1. 患血漏的妇女 – 信心的触摸

这是最著名的例子之一,记载在马太福音9:20-22,马可福音5:25-34,路加福音8:43-48。

· 病情与社会处境:这位妇女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妇科出血疾病)。根据犹太律法(利未记15:25-27),她因此被视为“不洁净”,凡她触摸的人和物也会不洁净。这使她被社会排斥,孤立无援。
· 治疗方式:她因着强烈的信心,没有公开求告,而是从后面偷偷摸耶稣的衣裳穗子。她相信只要摸到,病就能好。
· 耶稣的反应:
· 能力溢出:耶稣立刻感觉到“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
· 寻找与确认:祂停下来询问:“摸我的是谁?” 在众人面前,这位被迫隐藏的妇女战战兢兢地站出来。
· 公开的肯定:耶稣没有责备她,反而当众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 这不仅医治了她的身体,更恢复了她的社会身份和尊严,公开宣告她已洁净,可以重回社群。

  1. 彼得岳母的热病 – 即时的服事

记载在马太福音8:14-15,马可福音1:29-31,路加福音4:38-39。

· 场景:耶稣在彼得家里,彼得的岳母正害热病躺着。
· 治疗方式:耶稣拉着她的手,扶她起来(马可福音记载)。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充满关怀的举动。
· 结果:热立刻就退了。她随即起来服事他们,这表明她的痊愈是立即且完全的,立刻恢复了作为女主人的角色和能力。

  1. 被邪灵附身、腰弯了十八年的女人 – 在安息日的释放

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记载,仅在路加福音13:10-17。

· 病情:一个女人被邪灵附着,病了十八年,腰弯得一点都直不起来。
· 治疗场景与方式:耶稣在安息日于会堂里教导人。祂看见她,就叫她过来,对她说:“女人,你脱离这病了!” 于是用两只手按着她,她立刻直起腰来。
· 神学争议:管会堂的因为耶稣在安息日治病而气忿。耶稣称她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并反驳说:“这女人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被撒但捆绑了这十八年,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吗?” 这不仅是医治,更是将医治定义为从撒但权势下的释放,是完全符合安息日精神的。

  1. 迦南妇人的女儿 – 信心的跨越

记载在马太福音15:21-28,马可福音7:24-30。

· 特殊性:这位妇女是外邦人(迦南人,非犹太人)。她求耶稣医治她被鬼附的女儿。
· 信心的考验:耶稣起初的回应看似冷淡,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 这并不是侮辱,而是一个考验,用当时的犹太俗语来测试她的信心。
· 妇人的伟大信心:她立刻回应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 这表现出她惊人的谦卑和坚定的信心。
· 耶稣的赞赏与远距离医治:耶稣赞赏她“你的信心是大的!” 并告诉她,她的女儿已经好了。她回家后,发现女儿果然已经痊愈。这是为数不多的远距离医治案例之一,且对象是外邦妇女。

  1. 抹大拉的马利亚 – 心灵的医治

记载在路加福音8:1-2。

· 背景:耶稣曾从抹大拉的马利亚身上赶出七个鬼。这通常被理解为她从一种极其严重的身心捆绑中被释放出来。
· 结果:从此以后,她成为耶稣忠实的跟随者和支持者之一,并在耶稣复活时成为第一个见证人,凸显了医治带来的彻底转变。


总结与特点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医治妇女的几个核心特点:

  1. 主动的关怀:耶稣常常主动看见并呼唤她们(如弯腰的妇人),打破当时妇女在公共场合的隐形状态。
  2. 触摸的权能:祂不避讳触摸被视为“不洁净”的人(患血漏的妇女、彼得岳母),用触摸传递能力和爱。
  3. 信心的核心:祂一再将医治与妇女本人的“信心”直接关联。
  4. 全人的恢复:医治不仅是身体疾病的消除,更是社会尊严的恢复(血漏妇女)、家庭角色的恢复(彼得岳母)和灵性自由的获得(被鬼附的妇女)。
  5. 打破界限:祂打破犹太人与外邦人的界限(迦南妇人),打破安息日律法主义的界限(弯腰的妇人),彰显了祂的怜悯高于一切人为的规条。

这些故事共同描绘了一位打破时代局限、深切关怀并赋能予女性的耶稣形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