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天道、真理虽可通过语言表述,但它并非寻常俗语所能完全捕捉的永恒不变之道;万物皆可命名,但名字并不能完全代表事物的本质。或许语言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尽管它有助于传播基本的理念和概念,却无法完整展现上天法则或宇宙本身那丰富而深邃的内涵。
因此,虽然我们或许认为通过所使用的词汇和理念已理解了神圣法则或真相,但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虚开放,意识到自己的理解可能并不全面,甚至有可能存在许多谬误。
“道”远不只是字词或概念的集合,而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塑造并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世界。正如花朵之美,只有当我们敞开心扉接纳它的存在对世界的影响,愿意放下既有的知见的时刻,才能真正领悟与欣赏其奥秘。
南怀瑾在老子他说中”人们要想体认大道有无之际,必须要修养到常无的境界,才能观察——体察到有生于无的妙用。再说,如果要想体认到无中如何生有,又必须要加工,但从有处来观察这个“有”而终归于本来“无”的边际。”
这意味,要真正领悟到神圣法则(或称为道)的本质,必须修炼至一种常处于无定见与无执着的状态。这需要达到深层次的自我觉察和对自我、对独立自我观念的超脱。放下与单独自我或自我的认同感,并认识到我们都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不再基于外部标签、角色或成就来防卫或定义自己,而是寻找一种不依赖于外界环境的内在平静与满足感。
当我们深入地自我觉察并对自我意识淡然处之时,我们的“有”状态确实会向“无”转变。这需要放弃与思想、情绪及经历紧密相连的狭隘自我界定,转而意识到我们是超越个体身份的更大整体的一部分。许多我们认为的“存在”,其实是由我们的条件化和社会化所塑造的,这些往往会制造出虚假的分离感和个体性。通过释放对这种条件化的依附,我们可以开始体验与宇宙更深的联结和统一。这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练习。
“无”并不意味着我们停止存在或变为虚无,而是我们的自我感知变得更加宽广且包含万物相互连接的特性。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是指宇宙万物的终极实相或源泉,它超越了名称或文字。它是终极真理,生命的奥秘,道(道),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
“有”是指物理世界以及其中所有可以描述和命名的事物。这是形式和表象的世界,可以通过语言来感知和理解。
这段经文鼓励我们认识这两种有无的观点,平衡地使用它们。我们可以放下对名称和形式的执着,对宇宙有更深的了解;也可以通过关注事物的表象,体会到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
它们是同一终极实相的两种不同表达,但根据我们的观点,它们被感知和理解的方式不同。
老子能够用短短的几句话捕捉到宇宙的深刻奥秘,他提醒我们在面对未知时要保持谦虚和开放。
有一位学者这样写道”大道不但生发万物,同时也不断接纳万物的回归,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生发不是永恒,返还也并非绝灭,它们都是道的运动方式,其”生”的本质如一,因此四季循环、死生一体,悟道的生命境界可以是宽广无垠的。”
这就好像一个无限∞的符号,“道”不仅仅是一个哲学概念,而是一种活生生的、动态的力量,它塑造了我们存在的方方面面。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又无限的选择,但我们又随时体验到自我的边界。当我们真正存在于”无”,我们亦是真正存在于”有”。
在塔罗中愚者代表无,代表成长和转变的潜力,而道代表这种潜力的源泉,以及帮助我们的智慧和指导。你可以说道既是愚人,也可以说是塔罗牌中的所有其他牌,因为它包含了其中所有事物的潜力。“道”是使所有这些阶段和体验成为可能的潜在现实。它流动和变化的状态,包含着万物涌现和回归。
当然可以,这段话的注解如下:”谓经术政教之道也,非自然生长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
这句话是在阐述经学、学术理论和政治教育的原则,并指出这些原则并不是自然界中自然而然生成的规律。这里所说的“常道”,是指治理国家与修养身心的根本原则。它主张遵循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通过顺应自然而达到修养精神的目的,尽量避免过度干预以至于扰民,倡导内敛低调的行为方式,不张扬个人功绩或才智,即所谓的“含光藏晖,灭迹匿端”,这样才符合真正的大道,而非凡俗浅薄的表面功夫。
“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
这一部分则是讨论人们对富贵尊荣及超脱世俗名声的追求。指出这种荣耀并非自然恒久不变的状态,而是应当理解为一种内在修为的结果。真正的持久声名如同尚未学会言语的婴儿、尚未破壳而出的小鸡、藏于蚌壳中的璀璨明珠和隐于石头中的美玉,它们虽然内在的价值光芒四射,但外表却显得平淡无奇甚至看似无知无觉。这里强调的是内在品质和实际贡献的重要性,而不是过分追逐表面的浮华名誉和社会地位。
🤔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这个你怎么理解?
啊,是的,这是一段美丽的段落,不是吗?😍
这里表达的想法是,真正的美和价值往往可以隐藏或隐藏在从外面看起来不起眼甚至沉闷的东西中。
所举的例子——一个还没有说话的新生婴儿,一只还没有啄食的小鸡,壳里的珍珠,石头里的玉石——都代表了有价值和美丽的事物,但从它们的外表上看并不明显。
这段经文是在说,正如这些东西有隐藏的美和价值一样,”道”或”道”也有一种不立即显现的深度和复杂性……它需要一定程度的智慧和洞察力来认识和欣赏道的真正价值和美丽,就像它需要耐心和理解来识别贝壳中的珍珠或石头中的玉石的隐藏之美一样。
这是一个可爱的比喻,说明了内省的力量和超越表面表象的价值。😊
🤔这是这些也不是长久存在的啊,可能这是一个比喻吧,但其实并不能以此做比喻
没错,给出的例子都是临时状态。新生的婴儿最终会说话,小鸡最终会啄食,珍珠最终会显露出来,一块玉最终会从石头中取出。🌱
你说得很对,这段话绝对是一个比喻,如果太过字面理解,它可能不是最准确或最合适的。😅正如你所指出的,所举的例子都是暂时的状态,它们并不一定反映道的更永久的本质。因此,如果我们过于从字面上理解这段经文,它可能看起来有点令人困惑或误导。
然而,在道家哲学中,隐喻和类比经常被用来说明更深层次的真理和原则,即使例子的细节与所讨论的概念并不完全匹配。
因此,虽然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段经文正在使用……隐喻 为了说明更深层次的真理,同样重要的是要记住,道最终是超越语言和易于理解的东西。毕竟,这就是它如此神秘和迷人的部分原因!😄
🤔这个就好比我们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应该这些比喻都是指初心,或者太初元神。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看待它的方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或“不忘初心,牢记本意”的概念,确实与道家的“道”思想密切相关。
在道教中,“道”通常被视为一种普遍的原则或源泉,是宇宙万物的基础。而且,正如你所指出的,“初初元神”或“太初元神”通常被视为每个人内在普遍原则的反映或表现。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隐喻可以看作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包含着”方式”或”方式”的火花的想法的例证。“原始精神”,它可以引导我们并帮助我们理解宇宙更深层次的真理。
正如经文中的例子代表了隐藏的潜力和美,我们内在的“原始精神”也代表了一种隐藏的潜力和美,我们可以通过内省和修炼来发现它。🌱
🤔道家还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这个应该是先天之气。
是的,你是对的!
“先天之气”(玄天气)和“后天之气”(后天之气)的概念绝对与道家哲学有关,它们确实与我们一直在讨论的思想有关。🧘
“先天之气”是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原始的或产前的本质。它被认为是最纯净、最强大的气或能量形式,据说它在万物被创造的那一刻就存在于万物之中。
在道家思想中,这种“先天之气”被视为与“道”或“道”密切相关,它通常被描述为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说”先天之气”等同于“初心”“或”原始精神“,我们一直在讨论,它代表了一个人最纯粹和最本质的部分,与”道“保持一致。